問題不是問題,怎麼解決問題才是問題

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

愛要從連結開始,孩子願意跟大人有連結嗎?

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

每天和諧而平等的對話5分鐘

改善親子關係

2016-08-19 10.31.49.jpg

慣性的五種應對姿態

  指責 討好 超理智 打岔 一致性
自己 × × ×
他人 × × ×
環境(道理) ×
感覺 憤怒 委屈     平和
資源 勇敢 體貼、溫暖 堅強、聰明 活力、幽默 平靜

2016-08-19 10.31.54.jpg

眼神專注地看著對方

一致性的姿態,照顧自己的感受也照顧了他人的感受

一致性:

  • 先跟自己連結,了解自己、接納自己的情緒(覺察)
  • 跟他人對話
  • 照顧他人的感受

2016-08-19 10.32.05.jpg

2016-08-19 10.32.10.jpg

停頓:

  • 體驗、感受
  • 有意識的停頓,專注的連結
  • 停頓帶來覺知
  • 先照顧自己的情緒,與情緒相處,跟自己的感覺做連結
  • (做連結:深呼吸,跟自己說:我感覺到我的○○,我承認我的○○,我可以接納我的○○)

停頓是留有餘地,有轉圜空間。

 

2016-08-19 10.32.29.jpg

對話:

  • 單純的分享,不是說教,不是期待,不是命令
  • 正向的好奇,有連結性的對話
  • 允許犯錯,多元觀點看自己
  • 由覺知帶出責任
  • (舉例對話:你怎麼看犯錯的自己?你是個好孩子嗎?)
  • 不要自責,雖然做錯事,但是自己仍有價值,仍然值得被愛(大人也一樣)
  • 面對已經做錯的事,找出其他觀點,幫助自己不要折磨自己,不要自責,找出正向有資源的脈絡

2016-08-19 10.32.48.jpg

情緒:

事件會過去而情緒卻會留下來。

2016-08-19 10.33.19.jpg

由感官、感覺、感受切入,再帶入情緒

2016-08-19 10.33.27.jpg

大禹治水,疏導才會通,圍堵只會再次潰堤

2016-08-19 10.33.38.jpg

大人的應對姿態影響孩子的應對姿態和行為表現

  • 指責不會帶來覺知,只會讓關係更對立
  • 指責的家長帶出恐懼的孩子,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,海馬迴出問題,記憶力也不好
  • 指責應對的家庭,孩子常不說話

2016-08-19 10.33.47.jpg

2016-08-19 10.33.55.jpg

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,才會走出負面思緒,看見自己的資源,關愛、欣賞自己。

2016-08-19 10.34.12.jpg

正視自己的感受,清楚表達"我"訊息

2016-08-19 10.34.16.jpg

處理情緒有方法,自己練習做,也教孩子

2016-08-19 10.34.26.jpg

同理從陪伴孩子和情緒在一起開始,

整理核對感受,連結到渴望

以愛孩子出發,讓孩子知道你的愛

  • 處罰不指責、不討好、不打岔也不要用超理智的姿態,才能有較地達到溝通的目標。
  • 照顧感受,一次又一次和諧而平等的對話,帶入責任,核對、釐清責任。
  • 自由背後還有責任,不是放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y824228 的頭像
    amy824228

    amy824228的部落格

    amy824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