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過連加、連減,接下來就是加減混合的題目了
小朋友加減分開時都沒問題,混在一起就昏了
所以這個部分除了計算的方法是學習重點外,
還有對加法和減法題目類型的判斷,也是學習的重點。
先佈題
看懂題目,了解題意了嗎?
先來畫圖,幫助了解
另外一種
一邊說明,一邊就把算式寫出來了
8-3+7=( )
雖然一邊說一邊就把算式寫出來了
但是,大家都知道嗎?
還是要再確認
請同學上台來說明算式紀錄了什麼
S:8是原來的8個人,3是出去了3個人,7是進來7個人
(小朋友還是只有數字,不會把前面的符號考慮進去,老師還是要再加強)
T:出去了3個人只有記3嗎?
S:不是,是記減3
T:為什麼是減3?
S:出去3個人就少了3個,所以減3
(+7也是相同,要再確認)
請小朋友自己記錄自己算出答案的方法(嘗試解題)
只有數字的思考,看到3和7就要湊成10,這種想法的人有兩個
其他幾乎都是先算8-3=5 再算5+7=12
雖然看起來一樣,但是還是討論看看才知道(發表、溝通)
不用說明大部分同學都可以看懂,請一個不同紀錄方式的同學來說明
這張剛開始同學提出質疑,(質疑辯證)
S1:「只看到你先算8-3=5再來你算了什麼?」
S2回答:再來算+7啊!
S1:可是我們沒看到啊!
S2:(拿出筆再加上箭頭和+)這樣清楚了嗎?
大部分人說:清楚了。
這是大部分人的紀錄方式,大家最清楚的。
接下來這張,有趣了
請作者自己上台說明。因為同學不了解他的紀錄。
另一個跟他寫一樣的,開始覺得怪怪的,不知道怎麼說
S1:因為3和7合起來是10,所以我先算
(馬上有一堆人舉手,發現問題了)
S2:3和7又不是要合起來算,3個是出去的,7個是進來的,怎麼可以合起來?
S1:對吼!
再出一題來練習
先列出算式,再算算看
全班出現3種不同的計算方法,這一次不僅看得出來先算什麼數字,還要再與情境連結
(低年級還在具體運思期,情境對他們而言比算式來的有意義,所以不急著把情境和算式脫離)
右邊
先算6+5是想:5個人上車的時候車上有11個人,從這11個人裡面有4個人下車,就會剩下7個人。
左上
先算5-4是想:下車的4個人是剛上來的那5個人,所以從那5個減掉4個剩下1個,
還有原來在車上的6個,總共就是7個人。
左下
先算6-4是想:下車的4個人是本來的那6個人,所以從那6個減掉4個剩2個,
加上後來上車的6個,總共就是7個人。
這堂課最後,(評析)
T:這些方法都合理,你也都了解,你會使用哪一種方法呢?
大部分的小朋友選擇:右邊,因為一步一步算比較不會亂。(保險法)
也有人要用左邊的方法:有時候數字比較小就會比較好算。(不錯,會先觀察,再決定方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