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級連加的教學紀錄

對一年級學生而言,算式是問題的紀錄方式,所以等號(=)的意義是結果,還不是等價。

連加算式的出現,我認為並不是要直接進入四則運算,而經驗一種算式紀錄的方式。

 

教學

前面一個單元是認識錢幣,最後講到幾種和幾個,所以直接用這樣的題目來佈題

連加(一年級)

T:黑板這三種錢幣總共有幾個?請用算式記錄下來

S: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寫出:2+4+7=(   )

(說明算式代表的意義)

T:2+4+7=(   )是在記錄什麼?

S:2是2個10元硬幣,4是4個5元硬幣,7是7個1元硬幣。

T:數字中間的「+」是什麼呢?

S:因為要合起來算,所以要加起來,用「+」

T:如果老師寫 7+4+2=(   )可以嗎?

S:可以,因為先算10元或1元都可以

(算式的意義清楚)

T:想想你要怎麼算出答案,怎麼表示讓人家可以看懂你是怎麼算的。

S:(嘗試自己解題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老師找幾種不同的紀錄方式,呈現在黑板,開始討論

第一種:先算2+4=6 再算6+7=13

想法一樣,紀錄方法不一樣。

先討論是不是合理,再來看自己喜歡哪一種紀錄方法。

連加(一年級)

合理,清楚

連加(一年級)

合理,清楚,比上一種簡單

連加(一年級)

不合理,2+4=6 但是 4+7不會是13,紀錄方式會讓人家看錯

連加(一年級)

合理,清楚,比第一種簡單

連加(一年級)

利用和10的策略,把7拆成6和1,先算4和6再算2和1

合理

連加(一年級)

先算2+4再利用和10的策略,把7拆成4和3

合理

 

再一題添加型加法,也讓小朋友觀察數字間的關係

題目:教室裡原來有7個人,從前面進來5個人,後面進來了3個人,現在教室裡有幾個人?

先用算式記錄問題

連加(一年級)

T:有小朋友寫:3+5+7=(  )合理嗎?

S:不合理,因為教室本來有7個人,不是3個人

T:怎樣寫才能清楚記錄這個題目?

S:7+5+3=(  ),7是原來在教室的人,5是從前門進來的人,要合起來算所以寫+5;

     3是從後門進來的人,也要合起來算所以再+3。

討論完算式,小朋友開始自己記錄解題過程

(有人已經發現7+3=10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連加(一年級)

拿出幾個小朋友的做法,展示在黑板上,開始討論(表達、溝通)

連加(一年級)

S:7+3是10先算,再加5就是15

合理,清楚;優點:先算10比較好算,比較快

連加(一年級)

S:7+5先算,再加3就是15

合理,清楚,優點:從前面開始算,不會忘記算

連加(一年級)

S:5+3先算,再加7就是15

合理,清楚;優點:5+3數字比較小,比較好算的先算

連加(一年級)

S:把5拆成3和2,7+3先算是10,再加2和3就是15

合理,清楚,優點:先算10比較好算

另一個S:他本來就有3了,為什麼還要從5拆3和2?

(學生自己發現的,老師不用講,他們就知道了)

T:每一種都合理,再來看它的優點後,你會選擇哪一種?(評析)

大部分的學生選第一種

理由:先算合起來是10的比較好算,又比較不會錯

下課前,老師直接寫一題算式,一起來算算看

連加(一年級)

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先算2+8

這個策略都是他們自己想的,自己決定要用哪一種方法印象一定很深刻囉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數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y824228 的頭像
    amy824228

    amy824228的部落格

    amy824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