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同的分數都一樣大嗎?
設計一個情境題,讓小朋友先猜,再操作,得到答案;再猜,再討論,得到更完整的答案。
先佈題
第一回合,每一組的答案都相同。認為每一組的1/4個大餅都一樣。
每一組發下不同大小的圓形紙卡,請每一組剪出1/4個大餅。
當老師發下大餅紙卡時,有些比較靈光的小朋友就已經發現答案有問題了。
實際操作以較後,每一組的答案都改了。
大家都看到不一樣大,所以都改成不一樣了。
他們發現
要來平分的大餅不一樣的時候,即使都是平分成4份中的一份(1/4個大餅),大小是不一樣的。
老師又重新再佈一題
老師又要分大餅了,但是老師的大餅藏起來,大家都沒看到。
再猜猜看
這一次受到剛才的影響,大家都認為是不一樣的。
老師再度提示:有人看到老師的大餅嗎?
「沒有!」
「所以呢?」
有人發現另一種情況的可能(老師要分的大餅是一樣大的),所以又把答案拿去改了
還是有一組堅持原來的答案。
同學提出質疑:「你們說有可能不一樣的大的大餅,那也有可能是一樣的大餅啊!」
這一組的小朋友不約而同的笑了說:「可以改答案嗎?」
(哈!老師就在旁看好戲,觀念就自己弄清楚了)
這樣就結束了嗎?
還沒喔!
老師發下運動會家長送的運動飲料,大部分的人都拿到鋁箔包的舒跑(250ml),只有兩個人拿到fin(300ml)
老師舉例:A同學(拿到FIN)和B同學(拿到舒跑)把飲料帶回家,和妹妹平分這一瓶飲料,這兩個同學分別喝到了幾瓶飲料?
生:1/2瓶
師:他們喝到的1/2瓶一樣多嗎?
「一樣」,「不一樣」,「不一定」都有人喔!聽聽他們怎麼說
「一樣」:因為大家都拿到舒跑,所以當然的1/2瓶是一樣多。
(他不知道有人拿到不一樣的)
「不一定」:你又沒看到,怎麼知道他拿到的也是舒跑。
(他知道有人拿到FIN,但不知道是誰)
「不一樣」:(他知道A拿到FIN,B拿到舒跑)當然不一樣了,
因為他們拿到的飲料不一樣。
兩位同學把飲料拿出來讓大家看,真相終於大白!
老師總結:你獲得到的訊息不一樣的時候,往往會做出不一樣的判斷;
所以盡可能要收集到更多的訊息,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。
此時又有一位同學舉手,他說:不一定!
師:為什麼?我們不是都看見這兩瓶是不一樣的嗎?
他說:舒跑看起來比較矮,但是比較胖;FIN雖然比較高,卻比較瘦,
所以有可能這兩瓶是裝一樣多的飲料。
師:為了驗證這一件事,我們拿這兩瓶飲料來看看,找到容量標示的地方,
舒跑250ml、FIN300ml。
終於把這個問題解決了。
數學這堂課,真的越來越有趣、好玩了!